希臘

希臘神話與希臘悲劇之間的關係

1.希臘神話與希臘悲劇之間的冠細2.神話具有哪些特徵及類型(各三種)
悲劇的理念(Citing from 希臘悲劇P3~P15. Edith Hamilton著 曾珍珍譯)-世界最偉大的的悲劇家有四位﹐其中三位是希臘人。

從悲劇中﹐我們最能清楚鑒察出希臘民族的卓越。

若不是還有個莎士比亞﹐希臘的三悲劇家﹐Aeschylus、Sophocles、Euripides﹐可真是無與倫比。

悲劇是一種特屬於希臘人的成就。

他們最早意識到悲劇﹐並將悲劇提昇入最高境界。

這件事不僅與撰寫悲劇的偉大藝術家有直接關係﹐整個希臘民族也都牽涉在內﹐他們對悲劇動人的力量感受極深﹐一場演出竟能吸引三萬多觀眾。

希臘人的先天異稟在悲劇中滲透的最為淋漓盡緻﹐悲劇將他們的心靈中最為深奧的東西展露出來。

希臘民族的特色﹐是他們具有能看清世界的面貌﹐又能看出世界的美的能力。

因為能夠做到這點﹐他們創造出來的藝術﹐不同於其他的藝術﹐其中看不見奮力掙扎的痕跡﹐而希臘人獨有的冷靜和沉著倒溢於形表。

它似乎向我們保證﹐在它裡面有一個領域﹐那兒﹐美即是真﹐真即是美。

希臘的藝術家能夠引導我們進入那樣的境界﹐他們以一種與宗教信心固定的光明相比誠然較為閃爍不定的光灼﹐照亮生命晦暗的混亂﹐藉由某種特有的魔力﹐他們提供了一種心靈的視野﹐使我們意識到某種對解決問題無甚裨益但卻具有無窮意味的東西。

以上所說的﹐衡諸所有偉大的詩人﹐無不真確﹐而衡諸悲劇詩人則最真確﹐因為在他們裡面﹐詩的力量無時不在和所有不可解的事物相纏相鬥﹐企圖揭穿它們。

悲劇是希臘人創作出來的﹐因為在希臘﹐思想是自由的。

人們對人生思考得愈來愈深入﹐他們便也開始愈來愈清楚地發現人生與邪惡有密切的關係﹐不公平乃是不可避免的現象。

然後﹐有一天﹐這種認識-認識世間存在著某些無可挽救的錯誤-臨到一個能夠以其感受力在人生的真相中看出美來的詩人﹐第一齣悲劇便產生了。

正如一位對這主題有傑出研究成果的作者所言:「探索的心靈與詩的心靈相遇合時﹐悲劇就誕生了。

」更具體地說﹐早期希臘的詩的創作世界是雙重的:一重是神話式史詩的世界-神般的英雄和英雄般的神遙遠地在特落伊風沙漫天、劍戟齊鳴的平野上作戰;一重是抒情詩的世界﹐在那裡﹐每一件平凡的事物都處染上美。

然後﹐一個新的時代降臨了﹐希臘人不再滿足於歌和故事的美麗﹐他們必須嘗試去認知、去解釋。

空前未有的悲劇出現了。

一個具有曠世才華的詩人就在這時誕生﹐舊的以神為中心的習俗不能讓他滿意﹐他的心靈偉大到足以負荷令人不忍接受的新真理﹐那就是Aeschylus﹐第一個悲劇作家。

悲劇屬於詩人﹐唯有他們「漫步在陽光燦爛的高崗上﹐在擾攘的人生中彈出一曲清音」。

唯有詩人能寫出悲劇﹐因為悲劇正是藉著詩神妙的力量將痛苦昇華。

如果詩是一種真知﹐而聽從偉大詩人的指引亦安全無虞﹐這種昇華便有其值得注意的意涵。

痛苦變成﹐或者﹐讓我們說﹐充滿了提昇的力量。

這麼說﹐悲劇似乎是種奇怪的東西-的確﹐在也沒有別的東西比它更奇怪。

悲劇向我們展示痛苦﹐卻由此給我們愉悅。

它所描寫的苦難愈巨大﹐事件的本身愈恐怖﹐我們能感受到的愉悅就愈強烈。

生命能夠展示出來的最為荒謬又可怕的行為﹐悲劇家選擇它們作為題材﹐透過戲劇場面搬演在我們面前﹐感動我們﹐使我們充滿了賞悅的激情。

這點到值得我們摒息三思﹐不容輕描淡寫一筆帶過﹐或者輕薄地比諸於古羅馬人曾經以渡假的心情觀賞比武者被殺﹐而甚至今天﹐兇猛的本能﹐仍然存留的野蠻本能﹐偶而也會竄起在文明的人心中。

我們姑且認為這些說法都是對的﹐但是這並不足以解釋悲劇為何使我們感到痛快這樁奧秘﹐這問題實則與殘忍或血腥的慾望沒有關連。

談到這裡﹐好好思索我們日常如何使用「悲劇」和「悲劇的」這些字眼﹐能幫助我們對這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。

我們談到痛苦、悲哀、災難時﹐總喜歡說它們讓人消沉﹐使人墮落-例如:痛苦黝暗的深淵、令人心碎的悲哀、壓倒人的災難。

但是一談到悲劇﹐此種比喻就有了不同的解釋。

把我們提升到悲劇的高峰﹐我們總是這樣說﹐而從未使用其他的說法。

我們說「悲愴的深淵」﹐但從未說過「悲劇的深淵」﹐我們總是說「悲劇的高峰」。

一個字的力量不能等閒視之。

字﹐很有道理地﹐被稱為「化石詩」﹐意指每個字都是一個創造性思考的象徵。

人性的整套哲學就內蘊在人類的語言中。

這是一件值得我們停下來加以思考的事:人類的本能已經意識到悲劇的痛苦與其他所有的痛苦是不同的﹐不是程度的而是種類的不同。

悲劇中存有某種東西﹐使得它與其他災難有著鮮明的區別﹐以致我們的日常用語也為這種區別作見證。

所有曾經注意到這個經由痛苦反而產生愉悅之奇怪矛盾的人﹐都同意這項本能的見證﹐而一些自古以來至為聰睿的心靈也曾關切過這個問題。

他們告訴我們﹐悲劇帶來的愉悅本身自成一個階層。

「憐憫和敬畏」﹐亞里斯多德這樣稱呼它﹐「以及一種因此而得到洗滌和淨化情感意識。

」「化不調和為調和」﹐黑格爾;這種說法意味著悲劇把生命短暫的不調和溶入永恆的和諧裡。

「接受」﹐叔本華所代表的精神傾向說﹐「讓神的旨意完成」。

「面臨死亡時﹐生存意志的再度被肯定」﹐尼采說﹐「當這樣地再度被肯定時﹐面對生存意志的不可磨滅姓﹐人覺得欣喜。

」憐憫、敬畏、和諧、提昇-這些就是構成悲劇愉悅的因素。

一齣戲劇若是不能激起這些感受﹐就不是悲劇。

所以哲學家們一致同意人類的一般判斷﹐說悲劇 參考資料 Citing from 希臘悲劇P3~P15. Edith Hamilton著 曾珍珍譯
是某種凌駕和超越痛苦之不和諧的東西。

但是到底是什麼東西使一齣戲劇能夠激起這些感受﹐到底悲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﹐只有黑格爾著意下過定義。

在一段頗值注意的文字中﹐他說悲劇的唯一主題是心靈的掙扎﹐在掙扎中﹐任何一方都要求我們同情它。

但是﹐正如批評他的人指出﹐這樣的定義可能使無辜之人的苦難被排除在悲劇之外﹐而這樣一個不包括Cordelia或Deianira之死的定義﹐不能算是最終的定義。


希臘神話,希臘神話人物,希臘字母,希臘旅遊,希臘風情,希臘秘密旅行,希臘神話故事,希臘女神,希臘文化,希臘數字希臘,希臘悲劇,希臘人,Citing from 希臘悲劇,Aeschylus,Edith Hamilton,悲劇,Sophocles,曾珍珍

羅密歐與茱麗葉|傲慢與偏見|原著小說|名言佳句|龍騎士|哈姆雷特|奧德賽|丹.布朗|蘇格拉底|小王子|泰戈爾|魔戒|排行榜|莎士比亞|少年維特的煩惱|雙城記|誰搬走我的乳酪|小婦人|天使與魔鬼|波特萊爾|神話|哈利波特|達文西密碼|柏拉圖|暮光之城|

希臘
參考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606021052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,請留言給我,將移除本文。謝謝!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az1014042 的頭像
    qaz1014042

    有夢最美

    qaz10140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